他曾经连30元的跑步鞋都买不起,白手起家的他如今崛起成为许多大型发展商专用的抹灰承包商。所承接工程业务更是遍布全马各地。

0
2179

他曾经连30元的跑步鞋都买不起,白手起家的他如今崛起成为许多大型发展商专用的抹灰承包商。所承接工程业务更是遍布全马各地。
* 吴亚烈建筑公司
* 创办人 :拿督吴亚烈
* 成立一家建筑公司专做抹灰工程包括绿盛世、IJM、森那美、IOI、实达、马星、WCT、金务大及吉隆坡甲洞等。
* 发展至高峰期聘请高达4000名外劳,80%员工是孟加拉人
* 马来西亚吴氏宗亲会副总会长、巴生滨海吴氏宗亲会会长、雪兰莪诏安东山会馆署理主席、雪隆贩商公会联合会顾问
* 巴生兴华中学董事、总多的学校永久顾问
#白手起家的人穷志不穷的故事
中学时,他是长跑健将、田径赛的常胜军,但他连30元的跑步鞋都买不起,要向短跑队友借鞋。他坚持要跑,再不,便赤脚上场。
文员不如水泥工
吴亚烈来自清贫家庭,父母亲都是割胶工人;因家境贫困,大姐、二姐被迫辍学,很早就工作赚钱。他比较幸运,能读到中五,完成中学教育。
“1977年中学毕业,离校后找到一份文员工作,但薪水太低,月薪只有300多元。”
吴亚烈当时有个想法,做文员还不如做水泥工,一天还能赚18元,勤劳的话,一个月还能赚到450至500元。
“我从小就干粗活,割胶、砍油棕、种菜,甚至捕鱼、捉螃蟹等都做过。那时候年轻,干粗活没问题。”
于是他就从事水泥工作,日薪18元;一念之间的决定,影响他的一生。
#遇着贵人扶持有恩必报
打工3年,吴亚烈与朋友合股组织一支8人工作团队,开始全马跑透透,到处找生意、接工程。
从森州芙蓉、波德申,吉隆坡,再到霹州怡保,甚至东海岸的登嘉楼,都有吴亚烈为事业奋战留下的履迹。
“那时候,尽管我们一直做,但业绩不见好转,最多只能收支平衡。”
1987年,吴亚烈来到巴生,这里成了他转变人生的福地。 他原本在卫星市和班达马兰承包小工程,在项目完工后,因人生地不熟,工作断断续续,直到1990年,在登州工程老板的介绍下到来巴生。
“在巴生,我遇到两位贵人,没有他们,就没有今天的我,一位是黄东玖,另一位是曾来义”。
#找到明确定位
黄东玖给吴亚烈介绍一名孟加拉外劳代理,让他有机缘引进首批3名孟籍外劳,而孟籍外劳也逐渐成为公司的主力,员工规模扩至4000人。经黄东玖这么介绍,让吴亚烈为公司找到明确的市场定位。
“黄东玖和曾来义都是老巴生,他们人面很广,也很熟悉这一带的发展情况,常常介绍工程给我。”
从事装修的曾来义,每次遇到吴亚烈便问有没有工做?“只要我说‘惨了,到现在都没有工’。他便会叫我上他的罗里,载我从巴生找工找到莎阿南,来回要大半天。有这样的朋友,夫复何求?”
吴亚烈有恩必报,从不忘贵人的扶持;曾来义已成为吴亚烈公司办公室、住家的“御用”装修师傅。
#人穷志不穷的成功理念
他在跑道上力争第一,在事业上力拼最好。今天,他在建筑界,专志于建筑水泥与抹灰工程,几乎包办国内主要发展商的抹灰工程,年营业额过亿令吉。
他领导的建筑公司,以优质产品、实效管理,赢得上市发展商的信任,让他在建筑抹灰业创出蓝天。
#以身作则的把业务遍布全马
优越的品质与精美的手工,让吴亚烈的建筑工程赢得业界口碑。“勤劳去做,你就会做得好;面对这么庞大的劳力团队,管理和监督最重要。”
吴亚烈强调要勤劳,而且更是以身作则。他每天清早7时30分巡察工地,8时才开工,他到工地时,很多工人还在睡梦中。
“当我到工地宿舍唤醒他们时,好些工人还吓得跳起来说‘Good Morning, boss’,现在想起来,还真啼笑皆非。”
“我勤劳,工人会跟随勤劳“吴亚烈以身作则,为公司塑造勤工文化,让他掌管千人团队游刃有余。
对初到异乡,语言不通的外劳,吴亚烈有一套管理哲学,他对工人软硬兼施,恩威并重,将工人管理得服服贴贴。
不欠工钱是吴亚烈奉为圭臬的原则;他说,这关乎个人信用。
“创业初期挺艰难,但我不怕让别人知道公司的状况,就算兑换支票借钱,我都会绞尽脑汁,发薪给工人。”
待客诚信,对员工也一样。吴亚烈从不剥削工人,让工人成为他事业最大的资产及发展事业的助力。
“管理工人靠的是智慧,我们要审时度势,运用智慧解决问题,让工人感受到老板恩威并行,以德服人。”
#参与社团的助人为快乐之本
这是吴亚烈参与社团的初衷。
“参与社团要付出时间和精力,如果我们能帮到别人,何乐而不为?”
吴亚烈说,社团是凝聚宗亲、团结乡谊的平台,通过这个平台还可扩展人脉,促进情谊及文教交流,更能开拓商务合作。
一手扛起创办巴生滨海吴氏宗亲会的担子,让吴亚烈的生活更忙碌。他很欣慰获得太太和子女的谅解;但子女多天未见父亲,也会很牵念,这些都让他有所感触。
“当我们投入做一样事情,难免会失去另一样东西;参与社团后,我觉得比较可惜的是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少了。”
#要做就义无反顾,吴亚烈参与社团,也像经营企业一样勇往直前。他认为,决定要做,就要义无反顾。
“在社团,无论你做得怎么好,都不会获得所有人的认同和满意,只要自己尽心尽力,问心无愧就好。”
他扪心自问,参与社团多年从没亏欠任何人,他一再嘱咐理事广纳谏言,就算遭到批评,只要有建设性,都必须虚心受教。
“不接受人家的意见,我们不会进步;我做事没有最好,只有更好。”
#因惋惜胞姐辍学发愿助贫寒生
巴生滨海吴氏宗亲会刚成立就自置会所,并设会员子女奖励金,显示创会会长吴亚烈的领导魄力。
姐姐没钱求学,暗自流泪的悲情,令吴亚烈在参与社团后,最关注并致力推动教育支援工作。
“当年姐姐成绩相当好,由于家贫,姐姐无奈辍学,校长还找上门追究。所以我一创办吴氏宗亲会,就创立学业奖励金,紧接着筹划成立免息贷款助学金,帮助有心向学的贫寒子弟。”
对吴亚烈而言,免息贷款助学金不会一蹴而就,须从长计议,筹划成立百万基金会,让宗亲会能源源不断提供助学金,协助一代又一代的吴氏清寒子弟。
全部资料来源:南洋商报http://www.enanyang.my/news/20170107/吴亚烈br-人穷志大凡事力拼/
——————
请like & 分享给朋友。谢谢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orporatelife.my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#商业模式的平台。#商业产品
#来pm分享你们的创业经验故事